宾果

新闻动态


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•岳魂忠义铸戏骨 中所地戏续新声

2025年07月18日 15:10 宾果-宾果app-宾果官网  点击:[]





2025年7月16日,贵州民族大学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之“屯风黔韵”贵州屯堡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团一行六人,走进安顺市西秀区中所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。史载,明洪武十四年(1381),朱元璋发动征南之战,战后在“一线路”沿线就地屯兵戍边,基于卫所制度,在今安顺地区设立中所、前所、后所、左所、右所,“中所”因此而得名。而张、李、吴、尚等几大姓的祖先,便是在这一时期随征南大军来到此地。




地戏是屯堡人共有的精神文化符号,中所村也不例外。与其他村落不同的是,地戏在中所村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。光绪二十八年(1908年),广东唐姓和尚在中所村传授“唐拳”(属少林拳),张炳清等人为首批学习者,他们从所学武术中选取动作改编为地戏武打动作,为中所地戏奠定基础。

1909年张光宗编《岳传》剧本,张炳清改跳此剧并推广,中所村地戏以其丰富的文戏、武戏动作而开始发展。此后又发展了第二批、第三批地戏传承者,到吴汝富(吴中文)先生这一代,已经是第六代了。

成为第六代地戏班子的神头,似乎是吴汝富先生与地戏的不解之缘。2016年,担任中所村治安队队长期间,在与队员们巡逻时,看到村里地戏队的老人们正为了比赛大汗淋漓地排练着,他们顿时肃然起敬。并在这种朦胧的情感下,开始接触地戏表演。老地戏队员们在这一年的地戏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,但在此之后,这个队伍却因各种原因“散了”。

吴汝富先生不忍看到中所村的地戏文化就此失传,2017年,他主动牵头重新组织人员,将村里的治安巡逻队转型重建形成了现在这支地戏队。“我比较喜欢别人叫我中所村地戏队队长,因为在我眼里,‘神头’这两个字是很神圣、很德高望重的。”吴汝富先生谦虚地说。

“提到中所村,就不得不提到岳飞。”吴汝富先生自豪地向我们介绍。中所村与岳飞的渊源颇深,这不仅因为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家喻户晓,更因为中所村的地戏,正是以演绎《岳飞传》而闻名于世。




据吴汝富先生介绍,“抬岳飞”活动在中所村有着260余年的历史,是当地纪念岳飞的重要民俗活动。每年农历二月十五,恰逢岳飞诞辰,中所村便会张灯结彩,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,抬岳飞、跳地戏、文艺晚会等精彩活动接连不断,热闹非凡。其中,“抬岳飞”环节庄严而隆重,中所村人怀着崇敬之情抬起岳飞的神像巡游,表达对岳飞的缅怀与敬仰

目前,中所村还设有岳飞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,基地中间矗立着一座由岳家后人赠送的巨大岳飞铜像,这不仅体现了岳家后人对中所村“抬岳飞”活动的认可,也象征着岳飞精神在中所村的传承与弘扬,彰显着岳飞文化在中所村的重要地位,让村民们能够时刻感受到岳飞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。

为了进一步传承屯堡地戏文化,安顺市政府十分重视推进“地戏进校园”工作的开展,地戏课程作为选修课在安顺的大、中、小学中均有开设,吴汝富先生还兼任安顺宾果 的地戏老师。“目前在传承方面还有一个难题,就是地戏版本统一的问题。”据他介绍,安顺市目前共有388套地戏,它们在唱腔、唱词、动作等方面各有不同,即使是同一堂戏,不同村子演绎的形式也有所差异。“我们正在构想编排一套统一的地戏教材,以方便教授学生。”吴汝富说。




2024年,中所村地戏队花费3000元购置服装、道具,组建了一支少儿地戏班,共有12名正式成员,于每周六教授他们一个小时的地戏。但考虑到正在求学的孩子们学业压力问题,在时间安排上较为宽松弹性。吴汝富先生认为,“毕竟跳地戏不能养家糊口,对于他们来说,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还是上学读书。”吴汝富先生显得有些无奈,“对于有兴趣学地戏的孩子,我们一定是欢迎的。”





从光绪年间吸纳“唐拳”入戏筑基,到吴汝富先生新一代重拾薪火,中所村地戏始终与岳飞忠义精神紧密相连。“抬岳飞”民俗绵延二百六十载,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铜像矗立,与“地戏进校园”持续探索着传承新路。拒歪曲、守真实,这份对文化的赤诚坚守,终将让屯堡地戏与岳飞精神在黔中大地生生不息。



供稿:郑沁媛

摄影:郑沁媛

一审:周永健

二审:聂开吉

三审:李  





联系我们

中国 贵州 宾果-宾果app-宾果官网

宾果   邮编:550025

宾果   地址: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

宾果   电话:8812 4199

宾果   邮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宾果

宾果-宾果app-宾果官网 公众号

Copyright©宾果-宾果app-宾果官网
本站由宾果-宾果app-宾果官网 维护 黔ICP备16000646号-1